本報訊 (記者李濤通訊員趙彥凱)建設路快速化改造是今年我市的一號道橋工程,而火車站前的地下通道是整個工程的“咽喉”節點。連日來,火車站地下通道的雨污水管線施工革新傳統工藝,不但避免了大面積開挖路面,而且縮短了施工時間,保證了整個工程的順利推進。這次建設路改造,火車站、迎澤大街節點處是最大的難點,也是整個工程最大的亮點。因為建設路主線將通過一條長約1.24公里的地下通道,從五龍口街北側下穿迎澤大街至朝陽街北側。其中,火車站前長800米的地下通道是整個地下通道的核心區域。據施工方中鐵十二局介紹,火車站前地下通道自4月9日進場施工以來,目前已全面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在施工人員的努力下,火車站地下通道已連續完成了四片底板以及一片頂板的混凝土澆築作業,地下通道的框架初見端倪。這次改造中,為了讓排水效果更好,新的雨、污水管線將敷設到距離地面6米至8米的地方,如果採用傳統的先開挖路面再深挖溝槽的方式,必須採用大型機械和大量施工人員,而且對場地要求較高,施工難度較大,對周邊交通的影響時間也會延長。在這種情況下,施工方在火車站西側的雨、污水管線敷設作業中採用了頂管的新工藝。簡單地說,就是先在地下掏個洞,再利用掘進機拖著管線在地下孔洞中不斷前移,在千斤頂的助力下到達另一端的指定位置,東西向的管線也就敷設完成。這樣做,不但避免了大面積開挖路面,還將作業時間縮短至傳統方式的三分之一。由於孔洞中充滿泥漿,管線在孔洞中處於懸浮狀態。在泥漿的潤滑作用下,管壁與孔洞之間減少了回拖阻力。此外,為了不影響站前廣場下穿工程的正常進行,同時保障火車站的正常運行,施工單位經過近一周的搭建,分別在站前廣場南北兩側進出站通道建起有護欄的三座臨時鋼製便民橋。每座橋寬4米,長50米,引導、限載等標識一應俱全,不僅可以滿足市民的正常進出站和應急車輛的通行,還有效提高了臨時通道的安全性。  (原標題:火車站地下通道管線施工革新技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69ryqxb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